勇担使命,久久为功——赤峰市全力攻坚两大沙地歼灭战

分享到:
【字体:  
发布日期:2025-10-27 09:10 

2025年,赤峰市紧紧围绕两大沙地歼灭战目标任务,统筹推进“三北”六期国债项目、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等重大生态工程,通过科学规划、群众参与、模式创新和长效管护等举措,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,截至目前,赤峰市已完成防沙治沙和林草质量巩固提升任务607万亩。

科学治理 生态屏障不断筑牢

按照赤峰市“两屏两区两廊多群”的林草保护发展总体布局,统筹推进两河及其支流区域的一体化保护治理,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,因地制宜采取林草综合措施,做到上下游、左右岸协同推进,2025年赤峰市完成国债项目建设264万亩。

坚持以水定绿、量水而行的原则,提高灌木、种草建设比例,大力推广使用乡土树种草种,2025年国债项目中灌草建设占比达97%,乔木仅占3%,有效降低生态用水消耗。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,持续巩固治理成果。

模式引领 治沙路径持续优化

探索"先建后补"机制,以巴林右旗太本艾勒嘎查为例,该嘎查69户农牧民参与“三北”工程,户均增收1.25万元,巴林右旗以此模式落实“三北”六期项目超61万亩,有效破解了项目落地与群众参与难题;在翁牛特旗"以工代赈"模式试点工作基础上,积极扩大“以工代赈”实施力度,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,2025年赤峰市通过“以工代赈”模式带动14347人就近务工增收,发放劳务费2.08亿元,人均增收1.45万元。

推广"以路治沙"模式,2025年赤峰市争取上级以路治沙资金8.4亿元,争取资金规模居全区第一,阿鲁科尔沁旗、巴林右旗、克什克腾旗、翁牛特旗、敖汉旗5个旗县区已开工建设67条穿沙公路,建设规模1008.6公里,带动治理沙地138万亩,有效解决沙区交通难题,推动生态建设,实现生产、生活、生态"三生"统一。

协同共建 治沙合力全面增强

先后打造巴林右旗3000亩文冠果产业项目区等12处林草特色产业基地。争取2个"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"项目,到位资金2000万元,用于建设5780亩文冠果和沙棘产业基地,实现治沙与增收有机结合,提升生态治理可持续性。

充分发挥林草长制作用,实行"一长两员"和网格化管护,开展全民义务植树、巾帼林、同心林等活动,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。与三峡集团合作,2025年争取社会资金1.09亿元,完成治理面积18.72万亩。

赤峰市正以更加坚定的决心、更加科学的方法、更加务实的作风,全力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。下一步,赤峰市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,强化科技支撑,深化产业融合,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赤峰力量。



信息来源:赤峰市融媒体中心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轮播图预览:
您还未登录,请登录后进行收藏!

是否“确认”跳转到登录页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