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峰市农牧业发展交出优异答卷

分享到:
【字体:  
发布日期:2025-11-18 09:22 

“十四五”期间,赤峰市锚定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目标,在科技突破、产能提升、产业融合、生态发展与民生改善等领域持续发力。赤峰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赤峰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,畜禽养殖规模质效同步升级,农牧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。

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

农业发展彰显强劲动能。赤峰市稳中求进、提质增效,以粮食种植稳根基,设施蔬菜、油料种植、中草药特色产区集聚,形成基础稳固、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格局。2024年,全市农业产值468.6亿元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加148.6亿元,年均增长3.9%,农业经济持续向好,充分体现了经济“压舱石”的稳定作用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粮食安全保障稳步跃升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赤峰市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以“量稳质升”为目标,实现粮食生产领域的重大突破。2024年,全市粮食产量达136亿斤,增长4.6%。五年间粮食年平均产量128.9亿斤,年均增长2.7%,其中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产量突破130亿斤。玉米、大豆等主粮作物产量稳居全区前列,杂粮杂豆交错种植,形成“主粮稳根基、杂粮增效益”的双轮驱动格局,为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赤峰力量。

设施蔬菜产区优势凸显。优势产区集群发展,形成宁城县、松山区、喀喇沁旗三大设施蔬菜核心产区,错季种植效益倍增,通过“冬春棚室、夏秋露地”错季搭配,实现蔬菜全年均衡供应。2024年,赤峰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2万吨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长11.7%,年均增长2.8%。2024年,全市在用设施数量15.4万个,设施农业占地面积46.2万亩,设施蔬菜供给能力稳步提升。

畜禽养殖规模质效同步升级

畜牧业产值不断增长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赤峰市畜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,从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加速转型。2024年,牧业产值288.7亿元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加45.2亿元,年均增长5.8%。赤峰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出“规模稳中有扩、效益持续提升”的鲜明特征。

畜禽养殖规模逐年扩大。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与成熟的养殖技术,畜禽产业在品种优化、模式升级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实力显著增强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。2024年,全市肉牛、肉猪、肉羊出栏分别达到104.9万头、280.3万头、702.4万只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分别增长60%、43.4%、2.6%。

肉类生产能力持续增强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赤峰市畜牧产品供给能力迈向新台阶,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肉类消费需求。2024年,全市肉类总产量65.6万吨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长27.4%,年均增长6.3%,其中猪肉产量22.4万吨、牛肉产量17.5万吨、禽肉产量13万吨,分别增长33.9%、58.6%、31.3%,年均增速分别为7.6%、12.2%、7%,奶类总产量39.5万吨,增长15.1%,年均增长3.6%。

农牧民收入跃升彰显民生福祉

收入水平大幅增长。农村牧区经济活力持续释放,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。2024年,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6元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长38.9%,年均增速8.6%,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接近3个百分点,展现出强劲的民生发展韧性。

消费结构持续优化。农村牧区基础消费不断扩容提质。2024年,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690元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增长54.1%,年均增速11.4%。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烟酒支出4890元、交通通信支出3397元、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86元,较“十四五”初期分别增长37.4%、56.9%、26.4%,年均增长8.3%、11.9%、6%。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,从基础食品需求到交通通信便利,再到教育文化升级,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,更成为赤峰市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有力佐证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赤峰市农牧业领域生产能力显著增强,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、保障民生福祉的核心支柱。展望未来,赤峰农牧业将书写更高质量篇章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,让农牧民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、底色更亮。



信息来源:赤峰市融媒体中心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轮播图预览:
您还未登录,请登录后进行收藏!

是否“确认”跳转到登录页?